本页是<济南枣庄第十五中学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济南枣庄第十五中学中学

阅读:1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5:43
单位介绍

基本情况

现有102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人,教职工17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6人,本科学历14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占地4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2座,实验楼1座,办公楼2座,体育馆、艺术楼、阶梯教室各1座,辟有400米标准跑道。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系统,双向闭路控制系统,电子阅览室和课件制作中心,多媒体教室23口、微机室2口,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还建起校园互联网和枣庄十五中网站,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教学与办公。教工之家设有棋类活动室,球类活动室,老干部活动室,舞厅和健身房。学校还建有名人雕像、荣誉厨窗、书画长廊,整个校园四季常绿,景色优美,环境宜人。实施名校扩张创建了十五中新校——山东新时代学校。

办学理念

做豪迈的中国人。

教育理念

一切为未来做准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功。

办学目标

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办学宗旨

对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充分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文明守纪的中学生;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有民族精神的豪迈中国人;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

学校特色

“三本”管理思想(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生成才为本);三种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科学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套餐课型结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特长型课程)。

教师荣誉

近年来,先后涌现出骨干校长培训对象1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对象54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能手9人,市级教学能手25人。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人,省级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6人、二等奖11人,市级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56人,其中名占25人。另有8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校长、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在2002年全市首届百节教改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有10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占全市初中组一等奖的六分之一,其中有4位教师分获学科组一等奖的第1名;在2003年全市第二届百节教改优质课比赛中,我校又有10位教师荣获一等奖,其中5位教师分获学科组一等奖的第1名。在第四批枣庄市教学能手比赛中我校推选的5名选手均榜上有名,其中有3位教师又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的称号。自觉总结教改经验和主动进行课改实验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据统计,每年有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一本饱含十五中教师多年心血的教改论文集——《聚焦新课改》,已经出版。

学校荣誉

自1995年以来,教育督导评估一直位居全市初中组名,连续十六次取得了全市中考升学的“双”。学校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枣庄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山东省团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们还先后迎接了中央教科所、省教育厅、市党政领导的多次视察,接待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客人的来访。学校办学经验多次在市、省和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因突出的教学成绩和办学特色,被《中国教育报》评为“中国名校600家”,赢得了高度的社会赞誉。

升学荣誉

近年来,初三升学连创新高,升入重点高中的正榜人数均破300大关,连续十七次取得了全市中考升学的“双”,教育督导评估(初中组)位居全市名。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以是否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主要标准,以扎实的工作的措施和强有力的日常管理,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名师工程实施

教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搞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骨干力量。我们以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学识渊博、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为目标,积极开展名师培养工程,锻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学校现有干部(包括新校)共21人,其中校级干部7人,中层干部14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7人,年龄结构、专业搭配较为合理,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在干部队伍管理上,一是抓好作风建设,树立作风严谨、工作务实、严格自律、以身作则的干部形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简单草率等不良现象;二是树立优良学风,坚持干部例会学习制度;三是坚持值班制度,干部每周一天的在校值班,组织好签到、查岗、查课、查晚自习、查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情况等活动;四是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分包教研组制度,全面督查学校整体工作,并对相应管理项目进行量化。

第二,全面加强教师管理。我们借鉴海尔管理模式,强化责任人意识,突出“细、严、实、精、新、特”的管理特色,在“创、铸名师、办名校”上做文章,建立健全了一套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一是坚持师德考核制度,坚决贯彻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学校还开展评选“师德标兵”活动,对者进行表彰奖励;二是重视教师观念更新。学校坚持在假期组织培训班,请领导、专家、教授做报告,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习管理制度,树立依法治教、依法从教的法制意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三是科学评价教职工。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学修养。一是组织多层次的全员培训。自2001年9月,先后选派多人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以转变观念为主的通识培训和校本培训,领会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收看专家报告,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学校为老师们出资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学习专业的课改辅导材料,观摩课堂改革的课例。二是组织多形式的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坚持“三个结合”,即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骨干带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形式有分组研讨的参与式培训、针对性强的学科案例培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全程培训等。三是组织“以考促学”的深层次培训,根据课改方案安排,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答卷,通过答卷帮助教师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实行“导师制”,推行“师带徒”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指导、带动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五是考核与奖励并举,制定教师培训考核机制,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学期末进行表彰奖励。

课堂教学效益提高

我们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规范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为中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狠抓教研教改,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充分认识到制度对于教学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完善、健全各类岗位职责和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和会议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工作研讨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全体教师集体业务学习活动,每周通读一本教育教学期刊,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每人不少于8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或反思性理论学习总结。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教师会、学生会、班主任会、青年教师座谈会、教研备课组长会、专题研讨恳谈会和干部例会等分析总结教学工作。二是坚持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形成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教导处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建立与校本教研制度相配套的导向机制、活动纪律保障制度及评价奖励制度,确保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地进行。学期末定期开展“教研组”、“组员”的评选表彰活动;强化研究意识,做到勤学习有思考,勤研究有思路,勤总结有成果;积极推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教学案例,每个学科教研组要设立一个校本研究课题,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每学期为同学科教师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资料,每学年整理出版一本十五中科研成果汇编;开展“茶馆式”教研,倡导同伴互助风气;积极开展“个案研究”,基本形成了留心日常教学事件并自我反思的习惯;形成制度化的调查研究活动,多方收集资料,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创新备课形式,形成了集体备课和分散备课相结合的办法。三是坚持定期研讨、总结交流制度。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实验教师实验工作研讨会,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实验教师每月上一节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研讨课,整理一节成功的教案。四是坚持教学反思和“问题研究”制度。教师每周对所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反思,于每课时后写出教学后记。以《教学反思录》收集整理教师教学反思实例并进行“小课题”研究与实验。五是坚持干部推门听课、蹲组教研和教研活动的“三定一查一评”制度。既当指挥家,更是战斗员。六是坚持教职工全员量化考核制度,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第二,认认真真抓常规。全面落实《两个常规》,规范教和学的过程。坚持干部“推门听课”制度、每天“教务查课”制度,强化责任人意识。实施教务主任年级负责制,教研备课组长学科教学负责制,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核心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每周检查一次教案、作业,在“落实”上下功夫。

第三,分层管理抓年级。初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训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抓衔接,确立基础的观念;初二,重视了分类推进工作。在教学中,实施“辅差”和“纠偏”,防止学生分化。在全市的初二年级“知能”竞赛中,我校均获得优胜奖;初三年级重在抓稳定,重视生,抓住临界生,兼顾特长生,促提高。实行校级干部包班制度、推门听课、跟踪听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多元评价促发展。结合课改新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构建了多元、开放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一是拓展评价内容,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坚持两个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方法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尽量减少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二是综合应用不同方法,实现评价方面的多样化。找到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点,建立学生“成长册”。三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实现评价过程的开放性。采用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各学科教师评等方式,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优势。

第五、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创造条件,抓好软硬件配备,购置电教软件,建立了第二微机室,更新了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办公室每人配备一台微机,新建22口多媒体教室,完善了校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分批、分层次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重视全员普及,强化骨干提高,提高了教师自制课件人员比例。在市教育局组织的计算机初级和高级职格考试中,教师过关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

第六、重视了音、体、美、劳、微机等学科教学。全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教案内容为依据,加强对学生技能考试。继续抓好了一站(中学生报记者站),二会(小科学家协会,小艺术家协会),三团(百灵管乐团,百灵合唱团,小记者团),四队(田径队,艺术队,书法绘画队,舞蹈体操队),五院(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经济学院、少年军事学院)的建设,每年坚持举办四大节日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既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又为参加中考作准备,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的愉悦。

科研兴校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成立了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了多学科多层面的科研课题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一是强化教育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信息》报的作用,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和邀请专家到校讲座相结合,自觉学习和量化规范相结合;二是养成个性化的教学意识,主要包括教学的民主和谐意识、创新情感意识、自身角色的转变意识、灵活多样教学方式的转变意识等。

第二,全力以赴抓教研。教研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为此学校建立了以教研(备课)组长为责任人的教研制度,实行干部分学科蹲组活动的办法,做到了干部在参与中指导。逐步完善教研活动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三定两查”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查过程、查效果),实行量化管理。为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每学期都邀请市教育研员到校指导工作。实施干部推门听课、当堂打分办法,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在学校指导下,语文组成立的“新语文学社”创办了《新语文》报,开展了创新作文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全面开展教学模式研究活动。为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在借鉴中调整、提升,在实验后反思、创新。近年来,首先开展了各学科组骨干教师带头报名参加的教改实验研究课。然后,全面铺开,进行了教改实验汇报课、教改过关课、教改优质课系列评比活动。每学期的活动根据教师的年龄段分两个阶段进行、两个评比小组完成。

第四,扎实开展教学课题研究。目前,学校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立项的课题有:课题六项,省级课题十项,市级课题八项。其中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分层-目标-自主”学习实验》、《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省级课题《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育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课题《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领悟学习模式》明年2、3月份结题。课题实验,有力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自我发展。

教育教学营造

教学工作不是孤立的,教学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多种因素凝聚合力的结果。德育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德育管理,优化教学环境。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原则,培养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为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规范德育常规工作;二是重视学生养成教育;三是做好法制教育和安全保卫工作;四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五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是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七是构建社会化育人网络。

第二,加强后勤服务工作,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实施“校园容貌工程”,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二是努力增强后勤人员岗位意识,服务周到,管理细致,确保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三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重视校舍及教育教学设施的检查维修。

自2007年暑假始,原枣庄三十中与枣庄十五中合并,合并后的两校校名为枣庄十五中,原枣庄三十中更名为枣庄十五中西校。

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强校带弱校,实现优势互补,让普通百姓子女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近年来,市驻地及各区(市)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措施。去年底,市教育局已将市南区的安泰学校合并到万泰学校,更名为解放路学校,原盲聋学校更名为特殊教育学校。此次枣庄三十中与枣庄十五中合并,是市教育局贯彻《义务教育法》,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也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有效杜绝择校现象的有效途径。整合后的枣庄十五中,将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师资优势和品牌优势,适时调整学校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和师资,使两校之间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达到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